
2025年7月11日上午,英语(师范)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召开专项修订会议,针对外审专家反馈建议进行逐条研讨论证。会议由副院长张志超主持,专业负责人、骨干教师及教务秘书共同参与,结合学校实际与师范认证标准,在毕业要求对标、课程体系优化、实践环节强化三方面完成重点修订。
一、毕业要求指标点逻辑重构
针对专家指出的毕业要求分指标点交叉问题,工作组分模块梳理指标点映射关系,重点消除“学科素养”与“教学能力”维度的概念重叠。
二、课程支撑体系动态升级
在课程设置优化中,工作组落实三项关键调整:
1.强化“班级指导”能力培养:新增高支撑课程《教育研习》,系统融入班集体建设、心理健康教育等实务内容,同步与学校教务处、通识教育学院协同修订《教育学》课程大纲,增设“班级经营策略”专题模块,实现对该毕业要求的高强度支撑。
2.重构自然科学知识载体:将必修课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应用》的课程目标重新聚焦,提升其对“学科素养”毕业要求的高支撑等级,强化科技素养与教学能力的融合培育。
3.通识课程矩阵深度校准:联合教务处分批对接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,优化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等通识必修课的考核标准,确保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形成可量化的强关联映射链。
三、教育见习实施路径革新
会议重点论证了教育见习环节的实效性提升方案,变分散随堂见习为“双周集中浸润制”,聚焦课堂观察诊断、学情分析技术、教研基础训练等基本模块。
修订后的2025版培养方案将支撑英语(师范)专业新一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,为构建“厚基础、强实践、智能化”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奠定制度基石。
(图片/高峰 初审/单翔燕 复审/张志超 终审/李会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