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4月3日下午,外国语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题研讨会。副院长张志超、教学秘书高峰、英语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会议。会议围绕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目标、课程体系优化及实践教学改革展开深入讨论,旨在全面落实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、《英语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南》要求,进一步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。
立足政策导向明确修订方向
会议伊始,张志超领学了《关于开展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》、《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办法(试行)》等文件,重点解读了英语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南和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要求。他强调,本次修订需以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为核心理念,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,强化师范特色,突出跨文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。
聚焦关键环节优化课程体系
与会人员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:
1.学时学分优化
严格落实“总学分控制在160以内”要求,精简冗余课程,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学分配比。通识必修课对标教育部新规,专业核心课聚焦“语言能力+文学文化+翻译实践+教育教学”四大模块,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。
2.主干学科与课程重构
明确以“外国语言文学”为主干学科,整合语言学、英语文学、翻译学、跨文化交际等核心课程群,增设特色课程,删减陈旧内容,凸显服务地方文化传播的学科定位。
3.实践教学改革
实践学分占比提升至30%,重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;合理利用学期第二阶段,增设实践项目;强化教育实习过程管理,明确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5000词;推进“第二课堂”学分认定,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、志愿服务反哺理论学习。
强化责任落实部署重点工作
会议最后,张志超总结指出,本次修订需以专业认证为抓手,注重“三个对接”。一是对接国家标准,严格遵循《教学指南》,确保课程体系科学性;二是对接师范特色:强化教师教育模块,融入课程思政与师德教育;三是对接区域需求,增设特色方向,服务乡村振兴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本次研讨会标志着外国语学院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启动。通过优化课程结构、强化实践育人、突出区域特色,学院将着力培养“厚基础、强能力、重复合”的高素质英语教育人才,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注入新动能。
(图片/张莹莹 初审/单翔燕 复审/张志超 终审/李会民)